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9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概述?
1.1 公司治理的涵义?
公司治理是公司制在决策、激励、监督约束方面的制度安排,涉及利益相关者在权利与责任方面的分配、制衡,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实现决策、高效经营和有效控制。?
狭义的公司治理的定义方式是将公司治理局限于公司及其股东之间的关系层面。这是传统的财务范式的观点,被称为“代理理论”。广义上的定义方式认为,可以将公司治理看作一张关系网,不仅是一家公司和它的所有者(股东)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一家公司和其他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如雇员、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可以被称为“利益相关者理论”。?
1.2 内部审计的定义?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
1999年IIA 提出了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为促进价值增值,改善组织营运状况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而严谨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不再以消极的发现和评价为主要内容,也不仅仅强调内部控制,其范围和对象已有所扩展,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了内部审计的研究对象。?
(2)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做了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导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涵盖了财务审计。
?
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方面?
(1)内部审计是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
20世纪90年代,对公司治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学者朱元午从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公司治理模式决定审计模式,审计对公司治理结构又会起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模式和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设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并列成为有效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四大基石。在中国,真正确立中国内部审计的地位的是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颁布与实施。1995年国家审计署又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权利与义务又做出具体规定。从国际内部审计机构的来看,中国的企业既要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与外部审计、董事会及高层互为补充,成为企业组织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
(2)内部审计能增加公司价值。?
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努力识别和预防风险,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减少的损失时,企业价值得以增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被审计部门监督的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其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这种被动的“自律”行为客观上也导致企业价值的增加。?
百事可乐公司内部审计为适应超竞争环境对公司发展的挑战,近年来不断进行审计创新,采取新型审计模式。内部审计师鼓励被审计部门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使用正强化激励而非责难性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途径,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内部审计部门针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不同需要,提出不同的审计报告:重大问题和审计报告报送最高管理当局,以便于获得权威人士的支持、协调和授权;详细的审计建议直接送给部门经理或第一线管理人员,并向被审计部门提供其所需的信息,以便于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内部审计强化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既是经营业绩的基础,又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这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之一。Cadbury报告(1992)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财务报告与审计问题。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并于1994年修订,认为“一个客观、能动和富有调查精神的董事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经理层违反内部控制行为。” 里克(Molz Rick,1995)建议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董事会,在董事会中引入利益相关者以减少经营者对公司的控制。只有董事会(含审计委员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含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三者协同,运行良好的财务报告系统才可能形成。美国商业圆桌会议1997年颁布的《公司有效治理声明》要求,董事会应确保公司设立有效的内部控制。20世纪90年代,美国注册师协会发布《审计鉴证准则》(SSAE)第6号,要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报告由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内部审计负责人共同签字,这一要求的主要内容在《萨班斯——奥克斯法案》(2002)中加以确认。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等职能,由内部审计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在董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侧重于内部控制、绩效评估和经营审计。外部审计师只是短期审计,因而更多地依赖公司内部审计机制,以持续、及时地向审计委员会提供充分信息,使董事会履行监控职能。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确立新的审计委托关系,赋予审计部门较大权力,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改善监控效果。?
(4)内部审计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
IIARF在2003年指出:内部审计在监管公司风险、评价控制测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一般要满足以下要求:股东和股东代表大会机构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以防范决定风险;外部审计和监督机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研究的评估,以降低审计和监管风险;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潜力的客观评估,以减少投资风险。合作发展组织1999年颁布的《公司治理原则》要求,董事会通过风险评估、财务控制等活动保证公司财务报告过程及其结果的完整、合法和可信。?
(5)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有力措施。?
内部审计能够疏通企业委托代理链条中的信息传递渠道,减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缓解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实施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展开,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健全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内部审计。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手段。《上市公司治理准则》54条中指出: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
[1]?贺颖奇,陈佳俊.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J]. 审计研究, 2006,(4).?
[2]?陈艳利,刘英明.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 审计研究, 2004,(5).?
[3]?刘运国,胡丽艳.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 审计研究, 2005,(5).?
[4]?王光远,瞿曲.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J]. 审计研究, 2006,(2).
上一篇:当今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