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9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因其投资金额较大、使用周期较长、投资主体和受关注程度高,所以适时地加强对其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审计力度不够大
随着我国的高速,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相当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基建、审计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的监督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加以审计。
(二)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不能提前介入
审计的提前介入是指审计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与项目投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加强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性,又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主要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尤其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
(三)现有审计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人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机关目前具备财务知识的人员比较多,具备工程、机、法律知识的人员比较少,而既具备工程知识又具备财务、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则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审计专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四)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侧重于微观层面,有时单纯“就项目审项目”
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审计内容仍以查错防弊为主,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重点,没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全过程审计扩展的意识,也没有树立“跳出审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审计”的观念。第二,由于投资领域的市场动作、建设管理尚不规范,发现和披露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是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第三,由于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消耗大等特点,且其投入产出是分阶段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对建设项目的审计要根据项目建设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
二、对策
(一)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基本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精通财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法律、经济、工程技术、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因此,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将向多元化、化发展。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第三,系统内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级审计机关对于享有审计权限而又人手不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来办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即与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第五,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近几年违法乱纪现象较严重,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要使审计人员树立坚守的政治信念,加强廉政,做到警钟长鸣。 (二)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加快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迫在眉睫,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查、作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
(三)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投资绩效审计过渡
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以工程管理、财务收支为主体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由于我国尚处于改革和转轨时期,按发展家所经历的一般,这个时期的建筑市场管理、经济秩序都比较混乱,容易发生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因此,我国投资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查错防弊为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四)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面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将投资控制视为已任,主动全方位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之中,除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收集情况外,在各相应阶段,如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各阶段,也应广泛参与获得信息。唯有把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综合国力的增长,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
[1] 程午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研究,1996.
[2] 林长彬,蒋君丽.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效益审计方向研究[J].当代审计,2003.
[3] 张晓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效益型审计[J].冶金财会,2004.
[4] 黄振华.跟踪审计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与理财,2002.
下一篇:对多种经营单位审计重点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