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巨头都是如何选择创业的?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3-08-22

  曾经有一个多种民族、多种族聚集的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结束了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冷战”之后,在经济和科技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个国家就是日后的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电脑)——埃尼阿克,在经过几代计算机的发展之后终于在20年之后的1969年这个国家有发明了一种全球性的网络——互联网。从此揭开了一个大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把世界上的国家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地球村一词就是来自于此,互联网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较远距离的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讯,但是没有想到它日后的发展会如此的巨大。甚至说是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也不为过,当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还尚未成熟的时候,当在我们国家(中国)没有很大一部分的民众不知道计算机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一批当时美国留学或是工作也可能只是去旅游的人,他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并预测到中国将是大网络时代的主战场时,他们依然放弃学业、放弃了工作、放弃了休闲回国投身于中国互联网的建设。

  而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行业中响当当的人物,而他们的名字也注定会载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史册。李彦宏、张朝阳、马云这些人度具有在美国留学或是旅游的经历,他们当时在美国有的是从事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有的所从事的工作于互联网毫无干系、还有的可能就是去交流访问。但是他们都在当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中国将会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之地。这与计算机的普及息息相关,而计算机能够如此的普及到千家万户这与一个叫做比尔·盖茨的美国人有很大关系。在1985年这个人发明了一款叫做windows的视窗化电脑操作系统,正式结束了计算机的dos时代,这个更加适合普通人操作的操作系统让电脑普及到了千家万户。而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而互联网是给人用的东西,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在当时处于第一位的国家。而且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际也在不断的变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电脑走进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只是迟早的问题,只不过当时在互联网好像还离中国很遥远。这些日后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巨头的人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创业。

  不仅是在美国,当时在中国国内也有着一些高瞻远瞩的人在摩拳擦掌,这些人包括马化腾、丁磊、王志东等。这批人都是怀着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无线憧憬而决然的投身到这个行业里面来,有一句话说的好:“成名要趁早!”这句话对于一个朝阳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其实早就注定了他们的日后的成功,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成功跟自身的努力没有关系。其实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选择创业就已经说明了他们的过人之处,还有一句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个例子: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的服务员一个月的收入有2000~3000元,在当时环境之下已经达到了一线城市白领的薪水,但是时过境迁到了现在他们的服务员还是只有当时的薪水,试想谁又会想到当时犹如白领的他们现在已经沦为了普通服务员的级别。其实在这帮人选择创业之前过得都还是不错的,有的人甚至是相当不错的。李彦宏当时在硅谷从事关于网页质量和相关排序问题相关的工作,可是算是硅谷精英了;张朝阳呢,虽然当时干的跟互联网没啥关系,留在了麻省理工做物理研究的相关工作;马化腾这个富二代就更不用说了,在深圳一家通讯公司任职;丁磊则是经过三次跳槽之后最终选择了创业。这些人其实都是不愁喝,不愁吃的主,之所以会选择创业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生活需要,而是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

  或许对于这些人来说温饱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梦想,一个实现自我的梦想。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每一个作为小职员的普通人都曾经在夜晚做过一个这样的梦,那就是梦见了自己成为了公司的大老板,将自己现在的老板叫到办公室骂个狗血喷头。可是无奈的是第二天醒来之后还得去上班做一个小职员,小心翼翼的看着老板的脸色工作,所以选择创业不仅仅需要个人能力,更需要极大的勇气。

  本文由 济南诺洋网络公司 www.nyjsn.com 原创提供,如果转载请注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