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个案例,看生鲜电商可以这样玩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4-03-26

  “诸橙柳桃潘苹果”似乎让生鲜电商开始玩起概念,创意算是新鲜,让一系列水果与知名企业家扯上了干系,想不出名都难。从营销模式来看,它利用事件来引爆人们的关注,是个非常好的推广方案,但是从本质上没有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来颠覆这个行业,所以这几个案例仍旧不能算是生鲜模式的创新。

  《生鲜电商第一步 让产品具备互联网思维》一文中,我设想了几个场景,其中有“多人合买”的想法,意即多人共买一只活得牲畜或者其他的类似的东西,对于生鲜而言这是一种即可以整体预售又可以增强互动的方式,没想到的是这种模式首先出现在了淘宝,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两个最近的案例,希望朋友们在看案例的过程中有所启发。

  我在草原有只羊,羊身上不只有羊毛

  看这个标题,容易让人想到那首名为《我和草原有个约会》的歌,不过这不是一首歌,是前两天淘宝特色中国的内蒙古板馆的一个主打项目。内蒙古馆的做法是在4天的促销时间内上线20只小羊羔,每只小羊羔由多人认证,待羊羔长大加工以后,将鲜羊肉打包邮寄给各地顾客。

  当然,价值也是不菲,每只活羊(长大以后)整体售价2489元,看上去不便宜吧,不过众包的话,按照10个人来算,每人只要不到250元,就可以在几个月后吃到鲜嫩的内蒙古大草原生长的羊肉。

  这个活动的主题是:1元竞拍领活羊,免费畅游大草原,活动方的做法是在羊的成长过程中邀请用户去牧场,亲自观看并喂养自己的购买到的羊,以此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从这个活动中,大家能看到举办方的多重考虑。与其说是卖羊,不如说是卖旅游,消费者过去之后会有一个连锁效应,旅游带来的效益大家都懂,即便旅游是免费的,购物等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不要小看一只羊,出在羊身上的可不只是羊毛,还有这只羊方圆百里的旅游效益,当然,也不要小看在各领域盛行的免费逻辑。

  但是这个模式对于没时间出游的人是无效的,很多消费者因为无暇逛街购物才会选择网购,对于这部分人,可以利用微博及视频等形式直播羊羔的成长过程,以增加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感及信任度。

  这个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的用户参与感,与用户互动的产品才是好产品,羊羔尤其惹人喜爱,而且大草原上放养的羊,口感会更加趋向大自然。大草原有好产品,消费者有参与感,这对于产品来说似乎算是比较完美了。

  其实并非如此,不是把整个羊羔卖出去然后到羊长大以后加工,把羊肉送到消费者手中就能完事。一方面,长到多大的羊算是成品,多长时间才能长大成羊,需要有个说明,需要标准化,否则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也是重点,应该让消费者知道最后购买的羊肉是哪只羊的身上的,消费者有权对羊肉质疑,所以首先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包括羊的成长,以及羊长大以后的加工流程,都要加上消费者能够识别的符号,让消费者时刻知道这只羊是自己的购买的。

  定制你的私家农场,当个土豪地主的感觉很爽

  

  从近期的几次淘宝的活动中,可以看到阿里对生鲜电商的重视。除了上文提到的“我在草原有只羊”这个活动,同时天猫商城也搞了一个名为“定制你的私家农场”的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热议,很多电商网站对其进行转载,认为这种活动有创意性,有颠覆性。

  活动是在5A级联合国生态示范田的基础上,将土地按1分地、半亩地、一亩地等划分,每块地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并养殖家禽,卖给消费者的东西不是按斤计算,而是按多少地来算,消费者承包的那块土地上的所产的所有农作物都归消费者所有,各种蔬菜瓜果每2周寄送一次,还有有每月寄送一次的新鲜大米及土鸡蛋。

  这个销售模式相当于农家产品一步到位,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消费者餐桌,与传统的中间各销售环节脱离干系,价格可以放到最低,还能保证食品的新鲜寄送,而田间的农作物也不愁没有销路,因为在消费者承包这块土地的同时,所有农作物都实现了预售,这意味着在这一年当中,哪怕是这块儿里的一根草也是消费者的,是不是很有土豪地主的感觉?

  该模式算是生鲜电商模式的又一种探索吧,跟上面案例中的农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众包的方式来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区别在于后面的是农作物。因为农作物也是有时效性,传统的销售方式下农作物都是长期存储以后再销售的,中间耗费巨大的人力及物力,如果定制农场的模式可以推而广之,不但消费者能吃到新鲜粮食,农作物也无需投入存储的费用,新鲜蔬菜与粮食更有营养,同时中间的不法商贩也不能作假,这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有借鉴意义,定制农场的销售模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次尝试是在绩溪,一个生态景区的生态示范土地区,活动方还是打着特色的旗号来吸引人,并且这个活动是配合着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来推广的,容易吸引人。读者可能会问普通的地方普通的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可以这样操作吗?王吉伟认为这也是可以的,单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考虑,这个模式也值得尝试与推广。

  现在的很多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都是与各地的集贸市场挂钩,所产的蔬菜都做了大宗交易,然后由市场再分配到各小型市场及社区市场,最终销售给消费者。其实蔬菜市场也可以尝试直接针对C端的销售,采用这种定制承包的方式,卖什么,要什么,消费者说的算,同样是为了杜绝各种中间环节的制假造假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能够大幅提高销量,更能创造多个用人岗位,这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很有必要。

  从生鲜案例扯到食品安全与新农村建设,今天谈的有些多了,王吉伟写文章喜欢思维发散,各位看官不要介意。本来这篇打算谈三个案例,限于篇幅,另一个案例放到其他文章中吧。我的微信公号是jiwei1122,欢迎添加,共同探讨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