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不狂想:让教育自然发生、让知识无感传递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9-03-02

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有着天才头脑的剧作家已经构想出了未来由人工智能充当人类“保姆”、“教师”、“守护者”乃至“敌人”的世界,在《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等经典作品中,人工智能更是作为主角登场。通过发掘,里面的角色甚至可以拥有堪比人类的智慧与情感。

在《机器人总动员》里面,瓦力搭顺风车登上在太空中流浪了七百年“真理号”宇宙飞船。飞船中人类的衣食住行全部被机器人“AUTO”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天穿红色、明天穿蓝色、出行靠有轨电椅、清洁有AI清洁工、娱乐生活就是一块全息屏。

虽然电影中没有提及,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太空中这些人类后裔,所接受的“教育”必然全部来自人工智能。用今天的视角看,电影对人工智能的设想有很多的夸张成分,但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渗透进我们工作生活的各类场景,只是相对于虚构的电影角色来说,如今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和人类合作或者辅助的角色。

一个理念: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竞合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说,当今的各种“人工智能”只能算作“弱人工智能”。可即便如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最常见的比如仓库拣货、生产线等,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行,人可以插手的地方极少。

有专家预言,随着技术进步、数据积累,强人工智能乃至超人工智能必然出现。到时候人类就会惊讶地发现,在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岗位,自己与之竞争的,是可以做到无错、无休的对手。更可怕的是,这个对手还拥有人类无法比肩的成本优势。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提前改换赛道。

人工智能不止会消灭工作机会,更会产生大量只有人类能胜任的、与人工智能挂钩的工作机会。而人类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前,必须做好与人工智能竞争的准备,也要抓好与人工智能合作的能力建设。

基于与人工智能竞合的设想,AIQ理念横空出世。率先提出AIQ理念的是贝尔科教创始人王作冰,AIQ指人与人工智能之间合作、竞争的能力指数,包含创造力、学习力、沟通力以及数据力。目前,AIQ理念已经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当中。

一个场景:让教育自然发生,让知识无感传递

在不同人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利用人工智能辅助传统教学,说白了就是“新瓶装旧酒”。另一种是人工智能陪伴式学习,让孩子从小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长大,习惯与人工智能的相处,AIQ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是真正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怎么做?教育界已经有了先行者探路。贝尔科教依托AIQ理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IOT、AR等黑科技打造了一套以孩子为中心的智能教室BeBO。

智能教室的研发打磨历时三年多,在教室中引入各种智能硬件设备,比如获得过科技界、玩教具界、设计界“奥斯卡”的Mabot球形机器人等,将积木式创新的理念融入课堂,结合多媒体动画、智能物联网、增强现实技术,最终营造出的沉浸式互动学习体验。

在智能教室里,孩子能与机器人、智能硬件产生交互,未来更能够在课程中学习如何控制物联网设备,实现从传统教育中的“动脑思考”到"动手思考"的升级。

通过人机交互情景,让教育自然发生,让知识无感传递,使孩子们在动手思考中自由获取知识,持续提高AIQ,开发多元智能天赋,增强创造力和沟通力。

有人可能心中存疑,在BeBO中,真人教师是完全不需要的角色吧?其实不是的。

智能教室通过多媒体系统将生涩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交互动画,由系统承担了教学主导,降低了教师的讲解负担。而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将精力放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能力差别和情感需求方面,鼓励孩子通过科学知识、人工智能等方式筑梦,让所有的孩子在这里共同绘制属于他们的世界。

有人评价BeBO说,有情感有温度,在教育理念上先行一步,称得上教育界的迪士尼乐园。3月6号,贝尔科教将在深圳举行发布会。到那时,大家或许就可以体验面向未来的智能教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