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前CEO亲述:注资阿里幕后故事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4-08-21

  i黑马:阿里巴巴即将在纽交所上市,届时雅虎所持有的原始股份将增值数倍——为一个关于实验和发现的故事画上了令人惊奇的句号。雅虎前总裁Sue Decker道出了这项交易的来龙去脉,以及雅虎十余年间开拓中国市场的风风雨雨,最终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不怕尝试,找到对的团队,然后学会放权。

  文 | Sue Decker 雅虎前总裁  

  2005年5月,CEO Terry Semel、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和发展经理Toby Coppel和我开始了中国之行。当时我担任这家总部设在硅谷互联网公司的CFO,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次旅行的重大意义。不到十年之后,这次旅行所收获的股份成为了昔日互联网巨头雅虎的余晖,事实上当时购买的股份占到今天雅虎市值的很大部分,而且很多人希望这次购买所得的意外之财能让雅虎重振雄风。

  不过当时我们只是想在中国这个棘手但又至关重要的市场寻求可以让业务继续做下去的新途径。在那之前,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实际上你可以说(很多人确实也这么说)我们之前的尝试都失败了,没能在市场上守住一席之地。然后,我们找到了阿里巴巴,阿里也找到了我们。我们之间的联系促成了合作,最终事实证明,合作极其成功。我们在先前尝试中收获了经验,并下决心承担通往成功所必需的风险,这些共同促成了我们的成功。

  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所学到的经验在之后的十年里更显清晰,可供在中国发展事业的商界领袖参考,以便少走弯路。

  创建,收购,合伙三种战略

  最初雅虎采取“创建”战略进军中国市场,而之后变为“收购”战略,但最终过渡到“合伙”战略。在每一阶段我们都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现有产品。事后来看,这些思考远没有我们所学到的领导、控制和信任来得重要,而这些最终反映在我们每一个业务的创造、注资和投入员工过程中。

  雅虎中国于1999年上线,提供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平台,将美国版的内容(新闻、财经、天气)翻译为简繁中文,并为两万多个网站导航,和雅虎在其他国家采取的形式相同。

  1999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约为5百万,到2002年增长到4千万。很明显当时雅虎缺乏中国本土企业所拥有的推动力。当时雅虎中国的营收仅为几百万美元,每个月只能吸引5百万到一千万用户。随着广告市场直逼7千万美元,我们的许多本土竞争者正迅速尝试新的营收方式和商业模式,远远把我们甩在后面。结果,他们积累了更大的用户基础,总共创造近一亿美元的收入。

  我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是收购一家已经获得市场动力的本土企业,这样就可以引入有成功经验的本土管理方式,也为我们的网络搜索提供帮助。我们2002年收购美国搜索引擎公司因特通之后将搜索业务视为重点。

  2003年11月,在完成尽职调查之后,我们宣布同意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3721公司。这家公司拥有五年的发展经验和近200名员工。最重要的是,它的掌门人是雄心勃勃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家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