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APP正在遭遇一场生死劫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3-07-04

  【最科技讯】最近,政府似乎对互联网企业偏爱有加。腾讯开发微信连续通话功能而受到政策限制,早在2004年就进入中国的网络通话软件Skype如今也在国内举步维艰。而在上个月中国移动刚刚推出的被认为是“运营商版Skype”的Jego,也于近日宣布暂停新客户的注册,并暂时关闭中国大陆客户在中国大陆境内的音视频电话功能。网络电话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话便宜甚至免费,而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政策上,国内明令禁止除电信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提供电话端之间的IP数据传输。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一直得不到证监会的批复,被认为是金融市场的“搅局者”。

  

  最近,北京市交通委出台了《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并开始试行,今后的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96106”必须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这些手机电召软件必须经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获得授权许可,接入行业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另外,打车APP未经许可不得擅自采取任何方式嵌入广告等内容,更不能擅自加价,否则只有出局。

  如此一来,对于打车应用的发展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嘀嘀打车在北京的日均订单为2万单,摇摇招手为1万多,嘀嘀打车的加价订单占总订单20%,摇摇招手占比15%。以北京为例,在推出96106叫车平台之后,打车应用的加价订单将直接减少15%到20%。

  打车APP正在遭遇一场生死劫,这些企业对政府的政策苦不堪言,但似乎也存在另一种声音,关于打车APP的商业模式和核心价值观的讨论。

  

  另一种声音

  打车APP被整顿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打车应用的加价行为不利于构建公平的租车环境,部分没有绝对禁止司机使用打车应用的城市也都希望通过统一叫车平台的方式,在允许民营互联网公司手机应用加入的情况下,更好的管理手机叫车服务。

  另外,谁能够给出更高的价格谁就能够更快地打到车,这对于商业社会中值得提倡的契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利益使然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大困扰。

  打车APP的商业模式

  打车APP现在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通过LBS+客户端,解决出租车供求失衡的问题。实时定位,可以让出租车迅速找到乘客;同时,急需乘车的顾客,也可以借助打车APP找到最近自己最近的出租车。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使用打车APP叫车加价乘车的情况。美中不足是,打车APP提高了出租车的利润,解决了乘车人等车的烦恼,自己却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在盈利方面,除了广告外,打车APP目前并无可观的盈利模式。按照打车APP企业的商业构想,要先有规模才能谈盈利,才有了后来的烧钱补贴推广模式诞生。这种推广模式的弊端就是,当市场中打车APP产生激烈竞争,这些企业只能不断拉高贴补金额,导致打车APP软件的忠诚度降低,一个可怕的恶心循环。当国内已经涌现了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几十家打车APP企业后,商业模式很少被人谈起,这最终导致了当前的生存危机。

  虽然未来打车APP的商业模式尚不明确,但假以时日等到积累足够的用户量,大数据挖掘会成为打车APP明确的盈利方式。比如,对他们一年打车的总费用进行统计,费用和频次最高的那一层通常买车的意愿最强烈;上班地点较为集中的地方则可以发展餐饮广告推送;路线较长的可以跟移动运营商联合推流量包、视频服务;数万辆出租车带有APP终端,则无论是路况采集还是街景拍摄,这些数据都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打车APP行业的未来走向

  打车APP被整顿后,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可以更好的管理手机叫车服务,也利于构建公平的租车环境。打车app是一个受众相对小的产品,又由于即时召车服务的价格被限制,价格又低,导致一些市场份额小的打车APP企业倒闭或者被收购,留下的是行业前三到前五,打车app行业洗牌整合只要一年的时间。

  

  打车APP企业被整顿后能否活下来,前途扑所迷离。

  本文由最科技陈波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uitech.com/28539.html